1、判断题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当时中国的办报人唯利是图
D.洋务运动的兴起给报刊业带来了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以“无偏无党”、“独立之精神”为办报宗旨,其所倡导的舆论“独立”对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20世纪《申报》的部分记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9年
|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
1918年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
1932年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
1937年
| 《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938年
| 《申报》香港版出刊。
|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可知,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可知,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更具材料中“《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可知,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确。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类型的题目。研究性学习相关能力,不能离开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是“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由证据而来,证据既可以是文献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遗址);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图表材料比例加大。至于根据史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则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证史一致”,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这类题目,要从提出问题、材料解读、信息处理、结论比较、解决问题等方面加强训练。只有平时学习中这样做过,才不会惧怕这样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互联网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A.和报纸、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三媒介”
B.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D.有些同学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互联网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C排除;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章等等),B排除;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容易使人上瘾,D排除。
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事实上,白话文的推行,近代报刊是先行者。比如近代小说采用白话,间接因素是缘于西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白话趋势,促使小说章回体市场锐缩,转而积极与报刊白话文化融合,以适应一般读者的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
——《中国出版史料》
材料四:及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嵎自固,讵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冯自由 《广东报纸与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申报》登载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概括《申报》的主要特点?(8分)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回答近代报刊推动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2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观念;
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
包括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在内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努力。
(回答出其中四个方面即可 8分)
(2)内容:国家政治、风俗变迁、中外交涉、商贾贸易等社会新闻。(4分)
特点:图文并茂;民族民主思想浓厚;贴近社会生活,务求客观真实;做到通俗易懂,服务于广大读者。(4分)
(3)历史事件: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推动辛亥革命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