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中国法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宪法由临时性的变成了正式性的
B.政体由三权分立变成了个人独裁
C.国家由共和制变成了君主制
D.人民由国民变成了臣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这两个约法实质的认识。结合两个约法的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而《中华民国约法》的实质是独裁专制。故正确答案应是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小国)加入联合国,给联合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宣言。但当时的国际局势特点则是美苏争霸。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8分)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农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
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请回答
(1)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那些运动?(4分)
(2)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4分)
参考答案:8分)(1)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