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正、公开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2、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家,10月19日,国联宣布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事后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要退出埃塞俄比亚”。——《世界史纲》
材料3、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依照和平方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和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1)建立国际联盟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1,说明国际联盟成立时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材料2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制裁没有包括石油,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材料1与材料3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的宗旨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参考答案:(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反映了当时世界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2)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他们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3)联合国宗旨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问题,即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本题解析:本试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一问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概括能力;第二问抓住国际联盟的原则说明不能够对意大利实行制裁,同时也反映西方国家绥靖的心态;第三问考查课本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我国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些事件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A.“文革”中阶级斗争很复杂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敢于坚持真理
C.“文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D.党中央和人民同“左”倾错误作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其本质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提问的角度,“共同说明的问题”当指三个事件在本质性特征方面的共同点。从三个事件看.它们有明显的共性,即发动者都是老一辈革命家或人民群众,性质上都是力图纠正“文革”“左”的错误,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所以答案应选B项。其他各选项反映的或是表面化、片面性 的东西,或表述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恢复高考(? )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项正确,恢复高考有利于公平竞争;③项正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是相对合理的一种方式;④项正确,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度。①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9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十五),纪念老子诞辰
2580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