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10分)
参考答案:(1)中外务实的人要求变法;感觉到变法阻力不小;主张在保存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6分)
(2)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中国侧重摆脱民族危机。(4分)?结果:俄国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失败,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6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要回答光绪帝关于变法的看法,首先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正确、准确的总结与归纳,然后再依据材料中光绪帝的相关言论来分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时不能照搬原文,要翻译并高度的概括,并且要全面具体来概括。材料中的“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表明光绪帝认为变法是要务实的。“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表明光绪帝认为变法的阻力很大。“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表明他要求保留传统同时向西方学习。
(2)第二问,有关“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的问题,需要要从两个国家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依次分析。当时中国国家的危机是民族危机,是亡国的危机,而俄国主要国内的奴隶制度的危机。有关结果的问题,依据史实来回答即可。俄国的改革是成功的,使俄国走上了强国之路,而中国的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并没有解决中国当时的社会危机,但只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各省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各自探讨改革方案。后来提出代表性的两个方案:一个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另一个方案规定只将宅因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地主。
材料二?日本派出使团到西欧国家考察。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依据材料回答:?
(1)为推行改革,俄、日两国各自采取了哪些准备?
(2)一般认为,俄国改革在建立新的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突破,日本则建立起全新的经济文化制度。从所给材料看,造成这一改革结果的原因分别如何?
参考答案:
(1)俄:成立机构,制定改革方案;日:派出使团,考察先进国家。
(2)俄:贵族和地主参与制定方案,方案多考虑地主利益,方案只涉及土地制度。日:全面学习西方的先进做法,涉及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由考察团成员执政进行落实。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俄国和日本历史上的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要想当然的直接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去分析。第一问俄、日两国各自采取了哪些准备?先从材料中找答案,再联系所学的知识,得出俄国制定改革方案日本,考察先进国家。第二文主要从材料中找出原因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 表现的是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性的辨析。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属于进步性,其他三项都属于该法令的局限性。因此选D。
考点:“二一九法令”
点评:学习本专题要注意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以及与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3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同: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3分) 外部原因:日本,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6分)
(2)主张向西方学习,(3分)但是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或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借鉴。(3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俄国和日本近代的改革影响和变革的原因。根据本题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是日本—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2)从材料第一句话“改革的动力是西化”可以看出日本改革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照搬西方某一个国家,而是有选择的学习,经济方面学习的是英国,法制方面学习的是法国;美国方面学习的是军事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