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
对这个演说,有人画了一张《后来之客》漫画。
回答:
(1)这篇演说发表的时间应在什么时候?(2分)
(2)威尔逊提到的“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指谁?“应战”指什么事?(2分)
(3)对于材料中的“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的观点和《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前。(2分)
(2)德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3)赞成《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1分)因为漫画说明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理解外交是经济政治的延续。(1)(2)演说是为了寻找参战的借口,应该是参战前;对付的是在一战中已呈败势的德国。(3)要结合美国参战前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和分析,美国是为了在世界的利益而参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 识?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
参考答案:(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自卫,属于正义之举。(3分)不完全赞同。(1分)原因: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战争。(2分)
(2)变化:从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到认为战争具有侵略性和强权性。(3分)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欧洲一战的认识。这种认识显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一战的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陈独秀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看到了帝国主义的虚伪,使他从原来认为的协约国是正义的一方的认识中转变过来。
点评: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共4年。在这四年中一共可分为三个阶段,三条战线,两大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战争中各种新式武器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这些学者应是为何而担忧(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份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C.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甲、乙、丙三位学者的说话内容,可知他们对欧洲的命运是忧心忡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场灾难过后”,这场灾难指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充满了乐观的进步史观,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多西方学者开始检讨西方文化的去向,甚至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质疑。故选A。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标志。一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中国的五四运动)
(5)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如第三次科技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战后,在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中,对美国更为有利的条约
①《凡尔赛和约》?②《国际联盟盟约》③《五国条约》④《九国公约》?
[?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英]霍布斯鲍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加入一战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前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3分)为什么在1939年美国中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分)
材料三?罗斯福说“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罗斯福1940年12月国会演说
材料四?二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质约为1600 万吨,总价值102亿美元。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1分)“皮带管”喻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参考答案:(1)一战前,美德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保证贷款归还;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侵害美国利益;参战可以扩大美国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3分)
(2)孤立主义的影响;外交需要;经济利益。(3分)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全世界国家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3)“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喻指英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皮带管”喻指武器、弹药等战争物资。(2分)背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空中打击;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德国法西斯势力空前嚣张,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