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明清允许的对外贸易要带有朝贡性质,否则是不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闭关锁国”只是一种消极的防御,并不能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鸦片战争最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边的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曲辕犁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曲辕犁的出现为盛唐时期中国古代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使古代农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无为而治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弃农经商的弊端,所以其主张是重农抑商,这是加强国家的经济的干预,是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非维护农民的利益,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2)消极作用:
①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
⑤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此时鲜卑拓拔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正统”、“博士王仁,《论语》”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具有片面性,西汉时期对外交流的主体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魏晋时期的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一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