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C.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总的看来是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最后被废除。地方的权力逐渐的变弱,国家统一的局面愈发巩固。根据以上分析,AB项正确,C项说法明显错误,故选C。D项正确,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对边疆的统治越来越严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根据下图示意路线判断,该图应是

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
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
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该路线是转向西南、西北等地,这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相符。A是指北上到达陕北,B是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D是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以南,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是因为思想为政治 专制等级服务,压抑人民反抗。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可以看出,王守仁认为至善在于人的心中,是有个人决定的。故选C。A项错误,朱熹和王守仁的区别在于方法论上,在世界观上二者是相同的;B项是朱熹的观点;D项是迷惑项,无意义。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