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楷书盛行于
A.汉代
B.魏晋
C.隋唐
D.宋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北京的先农坛建造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神农氏)及诸神的场所。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通过参观先农坛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
①农业起源?②祭礼祀典?③建筑艺术?④经济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的描述可以了解 中国的农业、祭祀、建筑风格和统治者实行的重农的统治政策,所以①②③④都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B.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从材料中“后盾实为多数之民众”可以看出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有了新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说明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50年代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没有丧失其主导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在其名作《哀悼基督》中,将圣母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没有表现圣母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圣母的美是直观的,悲哀却是深沉的。这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赞美耶稣的牺牲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反对神性、赞美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主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