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1年,德国和发证啊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及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 “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历史”强调达成历史共识是编撰教科书的前提,而批评思维的培养才是编撰此书的根本目的,C符合题意,AB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D在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建国初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或制度有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严厉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为③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④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两者的区别,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形式,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原则上的区别。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对民族资本则采取保护其合法经营的同时打击不法资本家的非法行为,即展开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五反”运动,之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以上分析可排除①,②③④三项均为正确的叙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从古代就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下列词句与节气相关的是
A.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B.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C.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D.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所以可知B项是正确的,A是端午节,C是重阳节,D是除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能力。题干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论述,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观点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C、D两项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位家住武汉市江汉区的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乘车,用IC卡‘嗒’一声,钱就付了,方便、省事,挺实用。”该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最早发现该现象并用实验证明的是?(?)
A.法拉第
B.马可尼
C.赫兹
D.贝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电磁感应原理最早由英国人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
2,4,6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