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二)
2018-10-17 03:10:13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然条件、开发早晚、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都是我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 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8分)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概括: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2分)由于该模式需要以经济政策相对宽松、国家政治比较稳定、交通网络比较通畅等为条件。(4分)满足该条件的时间比较短,主体仍是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该模式不是主流。(2分)。 (2)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演变:发行主体从民间到官府;发行地区从四川到多地;发行状态从良好到混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前期适应了四川当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后期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不利于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8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汉代农业发展状况。根据关键信息“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等,可以这样来归纳、概括汉代农业的特点:A.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与汉代商品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B.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促进了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相对比较难,需要结合所学给予准确认识。可以这样来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比较稳定的政局以及比较通畅的交通网络等作为条件。但在汉代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之下,汉代小农经济的主体仍是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性的,从而又制约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这种经济模式不是当时汉代经济的主流模式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北宋商业发展的状况。第一小问比较简单,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作答,即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二信息“仁宗时改官家发行”、“扩充推行的区域”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交子”发行的演变历程特征:A.发行主体上,从民间到官府;B.发行地区上,从四川到多地;C.发行监管上,从良好到混乱。第三小问,比较简单,辩证认识“交子”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信息,本问考查现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关键信息“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等,可以这样来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A.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C.农业的经营模式上,注重农业的市场化导向,壮大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汉代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业的发展·“交子”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决策·农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隋唐时期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纸币的广泛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盛行定额租制”“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中可知,江南地区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变化。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答案为D。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A项时期出现了桔槔等灌溉工具;C项出现了翻车等也需要掌握。
考点: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灌溉工具的发展情况。除了掌握灌溉工具以外,生产工具的发展演变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精耕细作。其中,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实现精耕细作的前提。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西汉时期出现犁壁,和耧播技术,到了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都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