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商业诚信”,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商业诚信”之义,正确。其余ABD三项无从体现“商业诚信”,排除AB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商品经济发展下,封建政府的相关货币政策的调整。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BD;C项表述理解与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无关,不正确。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相关货币政策的调整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体农耕是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奴隶集体耕种方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键是抓住“江南、江北、山右“等词语,由此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所以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国家 | 事件 |
日本 |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
法国 | 拿破仑的《民法典》 |
苏俄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的压抑(2分);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经济基础不雄厚。(或者商业资本代替不了土地资本)(2分)。
(2)重商主义,(2分)金银是一国财富的主要体现,为此必须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保持贸易顺差;(2分)19世纪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市场(2分),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重商主义被摒弃。(2分)
(3)示例:
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举例不能超过2例,每例4分,每一例中“借鉴”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都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概括材料,可知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是重商主义,主要内容,金银是一国财富的主要体现,为此必须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保持贸易顺差。关于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要注意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出现;后来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市场,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重商主义被摒弃。
(3)关键词是“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在世界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要注意这些国家借鉴了那些文明成果,对本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民法典》;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主义的新变化·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经济》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