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解读可知题目中讲述的是君臣关系的变化,臣由宋以前的坐而论道到宋朝时的群战再到明朝的跪着说明丞相的权利逐渐消弱,反之皇权日益加强。所以答案为B,A、C不符合题意,D表述不完整。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
考点: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想要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C.设厂卫,加强监督
D.改革官制,增设内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说明朱元璋认为元代灭亡的原因是权臣弄政,所以皇帝应该亲身参与政治不可荒政怠惰,因此其主张应是抑制权臣,加强皇权,故答案选B,A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皇权专制的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共14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4分)
(3)行省制度。(1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地图可知,齐鲁大地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在西周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而周公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功臣姜尚受封于齐。因此山东省又称为“齐鲁大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一“燕”“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由材料二“郡”“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这体现了西周和西汉前期对山东的管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除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之外,地方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即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岭北行省。因此在这种制度下,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从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等角度来回答。即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安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步完善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