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
A.长袍马褂
B.西服革履
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D.华冠儒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近代社会是中西方的交流、碰撞的结果,文化领域体现了这一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内外形势的状况,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这种斗争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必然性: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中外反动势力是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以往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先后失败,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这就为革命阶级的联合提供了政治保障,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帮助国共两党合作,这也为中国人民实现大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影响:①使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人民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本题解析:第一问回答“特点”,要求“准”,第二问强调的“国情”与“状况”就是史实,要求“真”。第三问回答“必然性”和影响,就是要升华——有史学理论的氛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表明地区间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D。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故A项的“城市化”,B项中“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不符合材料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的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解读下面三幅“巨人”握手图,回答问题。


(1)图1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它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2)图2 是20 世纪70 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 是2000 年9 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它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
(3)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本题解析:
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是一步一步打开的,随着其综合国力的提高,它也成为牵制美国单极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第(1)问“一边倒”;第(2)问中美关系正常化;第(3)问多极化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在仕途失意时,往往寄情于山水,这种做法受到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