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最后以苏联的退步告终,B项正确;A项“尚未确立”说法错误;C项“美国发起”说法错误;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D项说法错误。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来考查美苏争霸知识点,此考查还可以冷战的内涵、政策、影响等形式出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1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这份报告指出了“冷战”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故“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选D。AB在题干中体现不出,C项表述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版图,其中变动最大的是
A.爱琴海地区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法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奥匈帝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战后帝国解体,奥地利、匈牙利分立;在其原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南部的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故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二战前,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在
A.欧洲
B.美洲
C.欧美
D.亚太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A、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指出政治、经济实力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并没有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C项错误;故选D。
考点:世界格局的演变
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因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受到挑战。90年代后多个经济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