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B.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C.中国、印度在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1)第一次: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3)第三次:“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平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理出重大政策调整,然后分析其原因及结果。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但要注意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此思想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史料的大意为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爱人”,体现了墨家思想中“兼爱”的理念,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B.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C.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D.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风气的变化。因“旗”字“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可着,但要把“旗”改“袍”,体现其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并不排外。因此选C。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