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国共产党同时称赞美国和苏联,能同时称赞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说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可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结合选项可以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C.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D.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广岛在早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材料二: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茨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人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了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 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H·米歇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原因的观点。(5分)
(2)你对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作何评论?(5分)
参考答案:(1)米歇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出兵东北、美国海军的进攻、战略轰炸的影响、投掷原子弹、日本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美国等等。并且认为其决定因素在经济方面。(5分)?(2)答题提示:在评价中,要强调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军投降,还应该强调投掷原子弹对人类及其文明的严重破坏。认为投掷原子弹有没有必要都可以。只要论据充分即可灵活给分。(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曾经对二战时期某年的军事形势作了如下概括:“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地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之实践。同时,在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到时间已经太迟为止”。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哈特概括的是二战中哪一年的军事形势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42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可以判断材料中“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指的是波兰军队;“小型坦克部队”指的是德军;“新奇的技术”指的是闪电战;“西面行动缓慢的陆军”指的是英法联军。所以利德尔·哈特描述的是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著名战役。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是

A.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B.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德军从此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项是指莫斯科战役的影响,排除;D项是指库尔斯克会战的影响;根据图片信息,战役在伏尔加河一带展开,因此是指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战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