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14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3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3分)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2分)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2分)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2分)
(3)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1分)。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2分),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1分)、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1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可以概括出政府垄断立法;由“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可以概括出立法形式多样化;由“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可以概括出保护私有财产。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可以分析出中国法律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由“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可以分析出罗马法保护公民。由“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可以概括出中国法的立法理念是注重等级观念;由“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可以分析出罗马法的理念是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由“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可以分析中中国法律在经济方面主张重农抑商;由“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可以分析出罗马法经济方面是主张保护商业。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可知黑格尔认为法律也是因时而变的。结合罗马法中的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进行阐述即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与中国法异同点比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3分)
2、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3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因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2)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圈地运动;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3)状况: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即可,可从经济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英国崛起的原因和条件,注意审题:经济方面,联系英国崛起的史实来筛选经济方面的因素即可,如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圈地运动;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等。
(3)第一小问状况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和“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可得出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时间限制,从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即可,如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英国的崛起;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发开放浦东的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种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 )
A.黄河流域 B 山东地区 c.四川地区 D.江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