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共十三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理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内容: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或明确提出反帝,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进程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2)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3)特点: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设机倒把。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国经济的60%以上。意义:促进了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8年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了正确解释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深刻的阐述,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之中,C项符合题意,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选C项。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但是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未改变,依然是公有制;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小企业改组联合。
重大措施有:①全面放开粮价,取消粮票粮本;②改革金融体制,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分离;③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目的是进一步沟通国内外市场;④改革企业所得税;⑤改革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十年。这十年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