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①项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康有为,因此可排除①,故选D。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留长 发被人们耻笑为“猪尾巴”。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等,促进了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及表格内容可以得出“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且涉入到文化生活方面,故ABD都是材料的体现,但不和题意要求,而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餐桌,使城市人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的是
A.“小康”计划
B.“菜篮子工程”
C.统购统销政策
D.“安居工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把握两个信息:改革开放以来、饮食生活。A项不仅是饮食生活,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时间信息,也符合饮食生活范畴;C项是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管理制度;D项是房屋建筑领域,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饮食生活的变迁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选项要匹配两个要素:一是时间范畴,改革开放以后;二是物质生活的范畴,饮食生活领域。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征婚
B.文明阳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长辫和裹脚以及文言文等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故选C。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思想处于碰撞之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A.粮、棉、油统购统销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
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D.城镇“安居工程”启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A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温饱问题获得解决,B项不符合题意;C项1988年提出,不符合题意;“安居工程”启动是在90年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点评: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