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判断题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3、判断题 (14 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表:
?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4、判断题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②汽车、电车的引进
③北方马车的淘汰 ?
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楚,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为此,党和政府提出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双百方针”
D.推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