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即是“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期却导致了地方的封建割据,各诸侯国各自征战。所以“互相征战,开拓疆土”并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形成了中央对地方都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直接任免,使不同阶层的人可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所以为公天下的开端,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汉初的诸侯国突出特征是( )
A.诸侯权力不能世袭,一世后自行消亡
B.诸侯国势力较大,一直威胁中央
C.诸侯国在中央集权制度下运行
D.王国问题最后被汉景帝武力铲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误,与汉初诸侯的史实不相符合。B项也是错误项,与史实不符合。最后解决王国问题的是汉武帝,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的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李约瑟指出:“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该项数学成就是
A.十进位记数法
B.勾股定理
C.九九乘法表
D.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今中外的记数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位值制,一类是非位值制。前者以现行的阿拉伯数码记数法为代表,后者以罗马记数法为代表。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如23中的2表示20,32中的2表示2,等等。非位值制与此不同,每一个较高的单位是用特殊的符号采表示。例如3888,罗马记数法要写成MMMDCCCLXXXVlll。采用这种记数法,不利于思维过程的表达,用它作加减运算非常因难。这种笨拙的记数法在十二世纪以前盛行于欧洲,不难想象当时数学的落后情形。我国用筹记数,早就使用十进位值制。加2656写成量“="T" x T”, 3888写成““”, 和现代相比,只是符号不同罢了。中美洲的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的道理,但用的是20进位值,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制。印度到六世纪末才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使用位值制而又是十进位的,以中国人为最早。故李约瑟指出;“在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数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说明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材料说明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A不是主要意思,CD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租税征收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史》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