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 91ExAM.org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C不对,错在“同等决策权”;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D符合。
最后的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须象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
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C、D完全正确,而“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错在“杜绝”,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项夸大了其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述评)
参考答案:
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分)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亲信参与国家大事,尚书地位日渐重要,成为中枢机构;(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分割相权,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2分)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转化为执行机构。(2分)
以上内容表明:尚书省由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丧失了决策职能;(2分)秦至隋朝通过分割相权及任用亲信取代丞相以加强皇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前先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秦朝的丞相制度、汉武帝时期的中朝设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体制的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最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政治制度的演进进行总结归纳,也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体制的演进·君相矛盾的演变。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欧洲的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