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等,得到西方国家不同程度的支持。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这表明:
A.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B.美国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搞清背景材料,全面理解、分析美国所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此之上,再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回答,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 )

A.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B.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美苏的冷战对峙,选D项。两个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框架已经奠定,A项错误;图片体现的是美苏的对峙,B项说法错误;两个事件强化了两极格局,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1分)步骤:读懂文字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含义;判断材料内容的价值,完善材料的内容。
(2)原因:美苏间对峙;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
意义: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3)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图一、三。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尤其是美苏争霸斗争展开,采用了多种形式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建立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布津热斯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该设想的形成原因。(2分)这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4分)
(3)结合史实,20世界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如材料三中所说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所提到的“新的力量”是指哪些力量?(4分)“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1分)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参考答案:(1)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原因:西欧各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分)影响:出现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1分)
(2)变化:美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分)影响:欧共体和日本开始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加快世界多极化进程。(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3分,答中任意3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3分)
(4)新力量: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4分)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在( )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从图片中的“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荷兰政府宣传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上的冷战政策,A、C项与题干图文不符;D项在图片中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