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地点就在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图片、提取信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属容易题。本题考查的重点落脚于对新民主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斗争的理解上。从图片中文字内容可判断出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
D.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选项可知ABC都不是三大战役的意义,只有D符合提干。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是指日军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未完全驱逐日军之前敢有与日本议和者即是汉奸,表达了陈嘉庚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答案选A,B C两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D项与题中时间特征1938年10月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
点评: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②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③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④抗日战争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对于惩治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