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古代中国把国家称为“社稷”,而“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土地、五谷都是和农业有关的,通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以农立国的思想,所以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明、清(前期)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同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等方面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1)原因:①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决定的(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所介绍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展现的是曲元犁,这种生产工具产生是在唐朝时期,所以B正确,C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3分)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材料二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 1944年,中外记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王安石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