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可以根据对材料一“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等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来回答。主要指文化普及、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更多阶层等。(2)可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的原因。材料二主要说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主要说的是家庭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北宋时期科举条件放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3)材料五中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历程,最繁盛是在宋代。论证这一观点可根据宋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等的成就来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二是《红楼梦》的出现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专制统治走向没落有关;图片一是《十日谈》,出现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进行反教会斗争有关。所以两者都反映了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历史状况。其他选项明显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科技向近代转化;撰写总结性的专业科技巨著,有利于近代科技的继承与发展。(6分)
(2)原因:关注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胸怀;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9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徐光启贡献的分析与认识。材料“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揭示了徐光启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推动西学东渐方面的贡献。而《农政全书》反映了徐光启在传统科技方面的贡献。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如材料“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等说明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B.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京剧”及选项,本题实际上考查我国京剧的发展沿革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错误,京剧不能够称为“戏曲之祖”;京剧的产生,是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四大徽班进京为其“祝寿”,随后道光帝期间,京剧正式形成。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民族瑰宝。进一步判断出,只有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