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辛亥革命使中国男人剪掉了辫子,而女性辫子还长期存在,而这种女性的发式却在历史进程中也悄悄地发生了“发饰革命”,今天也几乎看不见姑娘们漂亮的长短辫。这一变化大约发生在
[? ]
A.民国时期
B.国民政府时期
C.新中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可以看出,近代西方的一些进步的文明在中国受到怀疑,原因在于长期受到西方的侵略产生的对西方的疑虑,反映的是民族矛盾的问题。故选A。BC项错误,百姓并非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也不是传统观生活顽固的问题,是反对西方的对中国的侵略;D项错误,材料并未反应中国的守旧的思想的内容。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民族矛盾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政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际关系中树立了一种平等的观念。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
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
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