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中国……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不过中国的君权,兼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19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并简析其历史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或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答出2点即可,6分)
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3分)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或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分)
(2)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3分)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3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通过材料总结知识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需要结合教材所学,根据材料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可知监察机制是从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伴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得规模化,专业化。而且为皇权集中服务程度大大加深。对于历史作用的分析,需要我们结合史实来讨论它的作用。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整个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作用也要考虑。
(2)本题考查通过历史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对监察机制是将中国古代的监察机制辩证的考虑,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并且对它在社会发展的积极应用作出合理的设想。将其中糟粕部分去除,对三权分立的制度的维护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表明明太祖的皇权空前加强的是
A.实行八股取士
B.颁布《大明律》
C.设置锦衣卫
D.废除了丞相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至此,中国历史上相沿已久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皇权空前扩大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周制微弱”的表现即是西周后期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频发,这一现象在体制上的原因即是分封制的衰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也是秦统一六国的契机,正确答案即为B;其余三项都与题干材料联系不紧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清末学者王国维的《殷周制度来源:91考试网论》说:“中国社会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西周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A.分封制宗法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