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
?
?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
?
?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3分)
?
?
?
?
参考答案:(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2分,每点1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每点1分)
这一主张实施的影响:积极方面: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教育,有利于教育发展(3分)消极方面:形成文化专制,抑制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3)宋代儒学发展成为理学。(1分)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4)明清时期,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 (1分)
(5)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欧元自1999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2005年11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12.158万亿美元,其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5010亿为日元,2060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 (?)
①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 ?②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③欧元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05年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12.158万亿美元,其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5010亿为日元,2060亿为瑞士法郎”说明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欧元的出现增强了欧盟的经济实力,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D。
点评: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它的建立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①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②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进程;③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与稳定的局面,有助于世界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2分)
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5分)
材料三?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2分)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上图预测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多灾多难,但也取得许多进步。(2分)
(2)时期Ⅱ原因:“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答对三个得3分)后政府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八字方针和七千人会议)(2分)
(3)寓意: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和平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分)
(4)理由:中国结束“文革”错误,社会恢复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结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得出答案。
第(3)问,是史论结合的题目。结合史实来回答问题。
第(4)问,理由主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来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苏格拉底
D.梭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被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师百科全书式人物;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框架;梭伦是古希腊的改革家,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含义也即西方媒体在世界媒体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利用电影、新闻等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侵略,选择A项。B项错误,文化输出并非从本质上进行的分析;C项错误,虽然今天文明交流频繁深入,但是文明依然是多元的;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点评:当今世界的文化传媒大都是被西方国家所垄断,成为他们推销自己价值观的重要的手段,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文化霸权的挑战。另一个方面也要知道,文明在激烈的碰撞的过程中,也必然会进一步的融合吸收,成为自己的有用的部分。文明不会趋同,多元化会与文明的碰撞一起存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