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4分)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谨慎地观察现实,潜心地研讨百家学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
一一摘编自百度
(2)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新在何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2分)
参考答案:(1)主要内涵: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强调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
(2)新:把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6分)影响: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儒释道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
本题解析:
第一则材料《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反映出“民为国之本”思想;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映出“以民意为出发点”思想;孟子“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则指出举贤任用的政治理想,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则表明民贵君轻以及民众对政权的决定作用,实则提醒君王行仁政。
第二则材料中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内容是书本上的知识。
第三则材料中,从萧衍诗歌的前两句看,他青少年时代主要信奉儒家思想,而中年则在道家的经卷中寻觅玄学渊源,晚年则醉心于佛教学说,信奉因果报应等观念。由此可见,当时的儒家不再是以前的“独门绝学”,而受到其他诸家的学术挑战。同时,这些学说也有了一个吸纳对方精华的机会,学说大融合成为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8分)
参考答案:
(1)重民生。?戒奢从简;轻徭薄赋。(4分)?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 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务求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29年)
材料二?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材料三?总的说来,古人对武则天的毁誉褒贬大凡是从仁义道德观念出发,有许多甚至仅以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论是非。由于传统史学眼光的局限,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甚至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因此使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人们也就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
——胡戟《武则天评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陆贽、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胡戟先生评价武则天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9分)
参考答案:
(1)态度:陆贽:肯定武则天;
赵翼:否定武则天。(2分)
角度:陆贽:武则天的选人用人方面
赵翼:武则天残忍好杀(4分)
(2)标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2分)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2分)
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2分)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可以得出陆贽从选拔人才方面肯定武则天。材料二中的“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可以得出赵翼从武则天残忍好杀的角度否定武则天。
(2)依据材料三中的“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得出其标准是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依据“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得出其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得出其方法是: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辩证分析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欧洲联合过程中戴高乐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戴高乐的“欧洲观”是建立“祖国的欧洲”;欧洲人的欧洲,今天欧盟基本是符合戴高乐的设想,戴高乐设想的欧洲是:
A.邦联式的欧洲
B.联邦式的欧洲
C.美国领导下的欧洲
D.中央集权式的欧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B、D说法不正确,欧洲的各个国家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B、D项排除;C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合,戴高乐的“欧洲观”对外就是抗稀美国的政治控制,排除;A项的邦联式的欧洲正好符合戴高乐设想,既走向联合,又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