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A项不正确;深海探测技术只是科技某一方面的成就,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C、D两项不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以下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天演论》
C.《儒林外史》
D.《四书章句集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繁露》是汉代董仲舒的主张,其吸收了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四书》是南宋朱熹的著作,其吸收了佛教、道家的思想而形成的理学体现。故选D。B项是严复翻译的西方著作;C项属于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③通过马歇尔计划接受经济援助? ④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马歇尔计划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并非指向于日本,可排除A和B;④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属于日本的原因,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0分)
材料一?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分);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2)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3分)(3)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具体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的经济困难。(任意两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武汉钢铁厂开始兴建于1955年。联系这一时期经济建设起步的史实,分析武汉钢铁厂创建的历史背景。
(2)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大型的企业都集中在东北地区。
(3)1956年中国八大召开,在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点评: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出的教训和启示有: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上述材料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晚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开始招聘女工,妇女“人争趋之,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竞相应聘,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