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术、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法、术”等关键字眼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清“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材料三、四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8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对于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有提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里是在评价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反映了齐一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2分,每点1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每点1分)
这一主张实施的影响:积极方面: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教育,有利于教育发展(3分)消极方面:形成文化专制,抑制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3)宋代儒学发展成为理学。(1分)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4)明清时期,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 (1分)
(5)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史》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