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因素不包括
[? ]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 拓拔
| 拔拔
| 丘穆陵
| 步六孤
| 贺赖
| 独孤
|
汉姓
| 元
| 长孙
| 穆
| 陆
| 贺
| 刘
|
?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只是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但是并未改变自己的民族为汉族;D项错误,说法绝对化。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
A.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的关键是所有制的变革,只有A能体现出所有制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穆罕默德·阿里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该机构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A.最高法院
B.议会
C.总统
D.内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仿效欧美国家,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相当于内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评价商鞅的标准是
A.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
B.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D.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司马迁评价商鞅几个关键点:天资刻薄人也、言辞浮夸,不是本性、靠太监推荐得势、滥用刑法,手段欺诈等,可知评价标准是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合题意;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