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家庭纺织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的落后保守
B.国内市场需求的萎缩
C.外来商品的冲击
D.官办企业的压制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5、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上述现象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经济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松太地区作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D.中国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