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取得骄人硕果,据统计到2006年,各成员国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几乎是非成员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政治体制的多样性
C.社会模式的多样性
D.APEC的组成方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
2.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几代兴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民族制药业发展史的缩影。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根据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指出企业的性质。(3分)
北京“同仁堂”的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669年
|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浙江宁波人)创办同仁堂药室,后代乐凤鸣在1702年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
1907年以后
| 乐家人开设的分号遍布全国,如乐仁堂、沛仁堂等30多家
|
1954年
|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
1979年
| 同仁堂的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
1997年
| 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
2001年
|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海内外信誉卓著。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同仁堂得以发展的社会条件。(6分)
参考答案:1. 共同原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
2. (3分)
阶段划分
企业性质
1669~1907
私营手工业(1分)(言之有理可得分)
1907~1954年以前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
1954年至今
①1954~1997年
②1997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1分,写对一个即可)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3. 社会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放与世界接轨。(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
本题解析:1.第2、3阶段分别是指19世纪末和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先后得到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原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2.根据时间阶段分析,1669年处于清朝前期,属于私营手工业;1907年处于近代中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4年至今属于社会主义企业,由国营(有)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注意时间限定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是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分析展开,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放与世界接轨。
点评: 一、读-解题基础
1、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要细读,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要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
(1)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必将两者分开。)
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3、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答-回归问题
1、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坚持“论从史出”。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同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得出结论。特别是对观点错误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
3、注意得分点。试题的得分点与要点有关。如果某一问3分,很可能这一问有1个或3个要点;如果某一问4分,很可能要求答2个或4个要点。
4、论点明确,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讨论,即令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答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当前印度的经济状况是
①已经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③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④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印度经济并未出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故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所以排除A;由材料时间“1977年”可知,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也排除B、D。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少条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