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2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4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2分)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青苗法、市易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4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北宋选拔人才的弊端: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即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材料二体现的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即教育应为国家服务,注重实用。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回答他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
(3)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及经济上的富国之法:如青苗法、市易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点评: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这表明他认为(?)
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反映了任用人才的重要性。B C项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D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反映的是王安石认为北宋积贫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理财末得其道”。故应选择题王安石的富国之法的措施,这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①②④是经济上的富国之法,符合题意,而③是军事上的强兵之法,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解答须透过材料信息反映出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进而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能够区别王安石变法的各类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辽、北宋、西夏形势
材料二?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北宋为解决图中所反映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状况?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北边有辽政权,西北有夏政权,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诸部等政权。这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措施:先是战争,然后战败,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2)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3)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
A.明经
B.明法
C.诗赋
D.进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之法中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本题难度:简单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