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判断题 下表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发动起来后,经济出现回升
③“文革”是政治动乱,对经济影响不大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国民经济出现回升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 ]
A.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和平统一海峡两岸”?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判断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82年,王援朝的父亲因在“文革”^91考试网民权利遭到损失,国家给予赔偿
C.1985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台湾直接坐飞机回来探亲
D.1998年,王援朝在村民民主选举中被选为村长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年,×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更能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愤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奋进和努力,标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和巨变。它们串起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
材料二?提出“软实力”概念 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两个“×年”分别是哪年?试列举发生在第二个节点的重大政治事件。(4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中国曾效仿过哪些“西方民主模式”?据其结果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