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赫鲁晓夫的外孙女赫鲁晓娃在200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其外祖父不应成为一个罪人,甚至认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20世纪俄罗斯四起重大事件之一(其他三件为1917年十月革命,1945年战胜纳粹德国,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赫鲁晓娃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
A.赫鲁晓夫最早破除个人迷信
B.赫鲁晓夫推出“玉米运动”
C.赫鲁晓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赫鲁晓夫扩大企业自主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在50年代,可以排除CD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根本性的触及斯大林模式,所以A错误,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C.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经济特区的“特”指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率统计表?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对提高人民生活效果不大,导致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张伟垣《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材料三?(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五年一度的“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坚垒自保、寻求自足。?
——E?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连年下降,直至呈现负增长。
(2)①改革方针失误,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器制造业(或没有注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时代潮流;没有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以及人民生活与需求的问题;对财政危机和生产危机估计不足。②政治上,苏共的威信丧失,经济解体促成政治解体。③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停止实行后,没有出现一个有效运作的经济体系,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