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
材料一?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exam .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根源:君主专制制度。
(2)含义: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变革(或从君主专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或社会生活日益平等化、文明化)。
(3)变化:①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②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③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
(4)政治:文革结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史诗,其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写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该诗词描述的是
A.长征胜利
B.抗战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力图纠正,整顿是从下列哪一行业开始的
[? ]
A.工矿企业?
B.铁路运输?
C.科技教育?
D.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