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狂僧”、“狂且逸”、“摧格律”、“锋芒疾”、“唐朝”等信息可推断出是唐朝僧人的草书,C项符合要求。A项是东晋王羲之行书,B项是唐代柳公权楷书,D项是唐代颜真卿行书
考点:中国古代艺术
点评:中国古代艺术门类繁多,要求识记的知识较多。就书法而言,各类书法的特点、流行时代和名家名作等要求熟记。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5分)世界是多元的,东西方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
——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傍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 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25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7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7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得7分。)
(2)特点: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4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6分)
(3)变化: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2分)认识: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译书活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相关内容——宋代印刷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推进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中央政府的重视;②印刷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③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的发展,理学兴起及发展;④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考查古代欧洲印刷业发展相关情况。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等,比照材料一,欧洲印刷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印刷技术普及的速度上,普及速度相当快;B.印刷范围上,更加重视印刷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等。以上欧洲印刷业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给欧洲带来了重要影响,即体现推进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具体这样来认识:A.文化教育事业上,促进了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B.思想文化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C.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洲的封建(西欧天主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相关内容——译书活动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相关变化,主要体现在:A.译书数量上,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B.译书的主体上,从最早的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这一系列变化,与近代中国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得出认识:A.近代中国译书活动是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文化传播交织作用的共同结果;B.官方和民间的译书活动多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C.译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古代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欧洲印刷业发展相关情况(课标外);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变化及认识(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反思文学”主要是对哪一事件的反思
A.反“右派”斗争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电视剧《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清明上河图》
C.御书房悬挂着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D.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