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 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1390年,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应该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为中国人的探月历程拟定一个标题,并简析“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篷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材料二 从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到明代万户飞天的伟大尝试,翱翔太空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丽梦想。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事实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④
D.①②
4、判断题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5、判断题 观察下图并阅读材料:
中国“登天”的阶梯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三年前的嫦娥一号,不仅带给国人激动,更带回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月球影像图,获得了月壤、月表微波辐射和近月空间环境的大量数据,而且这些成果免费供全球科学家使用。中国嫦娥二号呼啸奔月人为国际宇航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走近月球,是为了认识月球,更是为了认识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人类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地球与月亮同处一个天体系统中,要理解地球,就不能抛开月球。我们走近月球,是为了最终能登上月球。当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激起无数国人的梦想——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登上月球?而如今我们相信,当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规划后,中国人登上月球应为期不远了。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月球探测只是我们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将来,我们的目光必将投向更遥远的星体,投向火星、金星等太阳系行星,乃至太阳系以外的世界。月亮,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离月亮已越来越近。

嫦娥二号呼啸奔月
——据新华社2010年10月1日电
请回答:
(1)中华民族的万古梦想——“嫦娥奔月”“大闹天宫”有怎样的历史传说与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射了类似嫦娥一号、二号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思考:我们为什么能把古老神话变成现代的科技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你还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