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右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
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四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 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6分)根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4分)
参考答案:(26分)⑴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6分)
区别:19世纪中期前,民族主义是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与富强;19世纪后期起民族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和争霸的工具。(4分)
⑵民族情绪:忧国、救国。(2分)?
影响: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4分)
(3)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近代民族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分,任答3点)
(4)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为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的;中国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2分)
动作: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在共产国际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美国史学家Harold?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人的历史成就主要是
A.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向西方学习
B.推翻封建王朝,开创中国民主进程
C.实现中国统一,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提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知识的理解。由“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得知是孙中山。他的主要历史成就是推翻封建王朝,开创中国民主进程。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