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尖刻的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工商皆本”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秉赋之自然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宋代,出现了一种城市商业性游艺区──瓦舍,也叫瓦子、瓦市。在瓦舍中
①可以观看夜晚场的戏曲表演?②一些人在使用交子
③京剧演员正在勾画脸谱?④画学的学子们来看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描述的是宋朝时期的城市商业性游艺区,排除③,因为宋朝时期没有产生京剧,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质量好于丝织品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棉、御寒、生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从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在当时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因其实用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AB对材料的理解片面,C说法过于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大意是让人们学习礼仪教化他们,用公正的法律管理他们,用严刑峻法禁止他们犯罪。因此荀子是主张礼法并用,AB表述片面化,D属于道家观点,因此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部分在近几年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等;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儒家思想合理成分;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涉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