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1:48:04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 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为此,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做出了自己的反应。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四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3分)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3分) (2)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据材料三、四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2分)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2分)
参考答案: (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人欧洲。(3分) 理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使欧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3分) (2)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 (2分)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传播及影响的认识。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及早期维新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时要结合洋务运动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派的主张。解答历程时要注意题目要求“近代前期”并且是材料所反映的,故回答从器物到制度而已,不可再答上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与早期维新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自版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D.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东南……为寒士之新土”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A项;B项中“耻于”、C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可知,并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和文人爱国情怀,只能说明宋代四大书法家各有特长,体现的是当时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所以排除AC,答案选B;材料没有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宋代四大书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在浙江所作或出土的古代作品有

①《兰亭序》 ②甲骨文 ③ 哥窑 ④ 《离骚》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集前代书法之大成,并从而变化,其书成而汉魏之风尽;他被后人尊为“书圣”。他是( )
A.张旭
B.王羲之
C.苏轼
D.唐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书法,汉魏之风尽”、“书圣”等,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直接判断出,“书圣”即指王羲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