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种植不断扩大,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工业,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而不是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故C 正确。
点评: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其表现有(1)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与此同时也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事务也即搞好与周边国家的睦领友好合作,②属于参与地区性组织活动,即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③属于搞好睦领友好合作,①④两项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他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制民恒产、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些思想学说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功能
①老子的道家思想 ②战国时期墨家学说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 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初期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突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
①外来文化的传入②崇洋习气的熏染③新中国成立的影响④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初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崇洋习气的熏染。新中国的当时尚未成立,排除③,信息化当时并没有出现,排除④。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