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二: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路德、卡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德、卡尔文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你认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宗教思想的手段。其目的是
[? ]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
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
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
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情况:?

图一教皇出行

图二兜售赎罪券
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三: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西欧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论述是针对材料一中哪幅图反映的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怎样的宗教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从材料四看,加尔文教对于社会政治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5、判断题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