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玉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故选A。BC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本身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反映的是西周时的分封制下,诸侯有义务派兵随从周王作战,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现象,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的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专断,不重视纳谏所致,因此唐太宗注意纳谏,完善谏议制度。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B.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准确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实际考查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A项错误,秦朝设丞相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项错误,这是近代民主的一个原则。C项于题干无关系。D项正确,秦朝设丞相,为巩固统治,而明朝废丞相,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防止相权乱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