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国家/年份
| 1989
| 1991
| 1993
| 1995
| 1997
|
美国
| 167
| 157
| 159
| 153
| 175
|
欧盟
| 128
| 134
| 126
| 148
| 155
|
日本
| 111
| 119
| 135
| 141
| 112
|
中国
| 0
| 0
| 0
| 2
| 4
|
其他
| 47
| 48
| 41
| 14
| 10
|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观察表中数据,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比重占据较多,说明主导着世界经济。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议
| 时间(年)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64——1965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75
|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64——1965
|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78——1983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4)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分)。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分)。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分)。
(6)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政协职能的变化来分析,可得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意义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影响来思考,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可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角度来分析。
(4)抓住时间信息和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次数,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结合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来作答即可,如1982年宪法、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等
(6)特点可从三大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第一问的问题,可归纳出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再到1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归纳出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需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倍受冷落、狼狈不堪的遭遇,其主要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列国争霸的需要,他的仁爱学说与当时各国君主试图争霸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 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点评:材料说明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前所遭遇的尴尬,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说明,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以致在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此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反对传统旧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社会时尚,原因主要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民国初年,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的直接动机是
A.改变对华贸易状况
B.把中国变成其鸦片销售市场
C.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D.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目的是掠夺中国财富,获取利润,但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却处于入超状况,为扭转这一现象,英国便对华输出鸦片,故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