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淡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你认为下列史实中能论证邓小平这个观点的是
[?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美国的克林顿改革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表明,自由放任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摘自《历史比修I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从3月9号制定出《紧急银行法》,到6月16号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这100天当中,罗斯福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一天天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精力。到国会议员们宣告休会那天,罗斯福已经发表了十次重要演说,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建立了每周举行记者招待会和内阁会议各两次惯例;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对一切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40亿元作为联邦救济金,准许公开经营啤酒,以及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一系列法令。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与胡佛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3分)
(3)胡佛和罗斯福两任总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其结果是胡佛以失败而告终,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2分)
(1)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3分)
(2)放弃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3分)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克服或者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而罗斯福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是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6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可以得出结论。
(2)根据材料信息“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结合所学知识,放弃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
(3)从是否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角度回答,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而罗斯福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是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点评: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同国内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引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因此物价下跌,所以排除A。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所以C、D不符合史实。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为顺差,“-”为逆差,该表准确反映了: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人了经济危机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