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曾经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呐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著名的作品。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据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户役志》载:“康熙五十二年,诏以五十年(台湾)丁册为常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清政府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是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一种解题思路是用排除法:“两税法”是唐朝的税制,“一条鞭法”是明朝税制,“更名田”属于土地制度而非税制,这样就只能选择D了。另外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和学过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判断是“摊丁入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在明清时期传入并推广种植的是
A.水稻
B.甘薯
C.棉花
D.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D项是我国传统的种植作物,原始社会就出现了;B项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作物传入我国的;C项是元末明宋初由边疆传入内地的。
考点: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进入到新的高峰,不仅生产技术明显进步,而且一些外来的物种如番薯、花生玉米等由美洲传入我国,增加了粮食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重点落在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掌握上。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限,A、B不符合题意。D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甲午战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 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表明
A.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得到了普遍支持
B.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国际社会很大的遏制
D.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对时事能力的掌握要求较高,A 项错误,不少西方国家仍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崛起,说法较为绝对错误;C 项说法与现实不符,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发展;D项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建立说法错误,仍在建立过程中;材料正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下主权国家或集团的对外政策越来越务实。故选B。
考点:当今国际关系
点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到处推行扩张政策。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加强,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对抗色彩逐渐淡化,合作成为主流。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